所謂追星就是要發揮OTAKU的精神,追到一個精神極限的地步...Orz所以,今天要跟各位介紹的是薩拉薩帝(Sarasate)的流浪者之歌聽不出關聯就算了反正不重要啦囧)
資料來源: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52601.htm

首先介紹薩拉薩帝
  帕布羅·德·薩拉薩蒂 (Pablo de Sarasate,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時即學習小提琴,十歲登臺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後在歐美各地巡迴演出並大受歡迎。其演奏技藝精湛,音色甜美純淨,因而它被後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與他同一時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魯赫、聖-桑、維尼亞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創作小提琴作品題獻給他。
  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獨奏曲和協奏曲,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代表作品為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阿拉貢霍塔》等。


  流浪者之歌的原名是《zigeunerweisen》,又名吉普賽之歌。是卅拉薩帝的成名曲。其中運用小提琴的技巧相當的高超,所以也成了許多小提琴家的炫技曲。
  這首歌主要是表示了吉普賽人流浪的悲劇命運,以及他們樂天喜歡舞蹈的精神,共分為四個部份,簡述如下。

  第一部分:中板,C小調,4/4拍子。由強而有力的管弦樂齊奏作為開始,然後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滿憂傷的旋律(片段1)。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

  第二部分:緩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種美麗的憂鬱(片段2),以變奏和反復做技巧性極強的發展,輕巧的泛音和華麗的左手撥弦顯示出這一主題的豐富內涵。在這部分,管弦樂並不太明顯,始終是以小提琴的輕柔旋律為主題。

  第三部分:稍為緩慢的緩板,2/4拍子。小提琴裝上弱音器,"極有表情地"奏出充滿感傷情調的旋律,悲傷的情緒達到極點(片段3)。這一旋律廣為人知,同時也是蘭比爾在2004賽季所使用的艾德文‧馬頓的吉普賽之舞裡頭加進去的部份。

  第四部分:2/4拍子,急變為極快的快板, 有與第二、三部分形成明顯對比的豪邁性,反映出吉普賽民族性格的另一面--能歌善舞。以管弦樂的強奏作為先導,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歡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撥奏與高音區的滑奏無比歡愉(片段4);這一旋律告一段落後,又用小提琴的撥奏開始新的旋律,接著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斷奏所構成的像遊絲般的旋律,充滿舞蹈氣氛;然後以更具技巧性的撥奏再現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漸朝氣蓬勃地趨於高潮,最後像閃電般結束樂曲。

  依我個人的感覺嘛,這首歌很長,要說適合用來滑冰的話,當然得要抽調某些旋律出來重組的,以原曲的部份,抽調第一部分磅礡的管絃樂作為開頭、第三部份憂傷的旋律作為慢板、第四部份可能要平均分配一下剪輯在中間跟末尾作為快動作舞蹈之用。第二部分完全不推薦是因為太輕柔了會讓人很想睡(死)
[mp=300,50,0]http://grm.cdn.hinet.net/xuite/a/6/2/0/15173910/blog_354081/dv/6759351/6759351.mp3[/mp]
  首先附上由穆特演奏的流浪者之歌全本,有興趣的可以配合解說下去聽,每一段的區別其實很清楚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l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