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Edvin Marton相關資料 (50)
- Sep 24 Sun 2006 01:23
【公告】不是護航的護航文
- Sep 24 Sun 2006 01:22
【雜談】所以說你瘦下來真的只是為了拍宣傳照囧?
- Sep 24 Sun 2006 01:21
【胡扯】音樂家不管再怎麼囂張都是低調的, 但是婚約發表有猛到!
音樂家不管再怎麼囂張都是低調的
今天去翻找了RTLKlub的討論區,很意外的找到了芒果跟小普的討論串(其實以前看過,只是沒有很留意)
可以點這邊前往:芒果討論串 小普討論串
然後發揮了大毅力把兩個貼子都翻完了。
芒果那個也就算了,兩千多貼,總計七十頁。
小普那個恐怖,一萬兩千多貼,三百頁的樣子←已經迷糊了
好玩的是,芒果那貼的圖真的不多,少的很,莫名奇妙還貼了很多水果跟蛋糕還有咖啡......這是下午茶聊天串嗎囧?
小普那貼的圖就多到可怕,曾經看過的、沒看過的,很謎的(啥鬼)都有,還有很多芒果的圖.....微妙(笑)
總之,這次似乎證明了,音樂家不管再怎麼囂張都是低調的,即使是在匈牙利這種藝術大國也不例外。
這邊附上找到的東西,挺有趣的(炸)
- Sep 24 Sun 2006 01:19
【相關】不要以為只有辜狗才是搜尋系統!
- Sep 24 Sun 2006 01:16
【閒聊】揮霍史特拉提瓦里的男人
今天依舊找買EM的CD的方法找到發瘋(苦笑抖嘴角)這傢伙真的很懶,CD出這麼慢,當然以前出的CD也會被洗掉了,更別說《古典鑑賞家》還真的幾乎都是古典樂的改編了,除了官網之外更是沒有地方可以買的到(我說拜託我都已經付錢了你快把CD給我好不好囧)
這個男人,大概對自己的未來也沒有抱什麼名留青史的希望吧?雖然很自大的自比莫札特,但是也沒打算像莫札特一樣寫一堆足以流傳後世的作品吧?
他好像只是在揮霍手上那把史特拉提瓦里一樣。讓史特拉提瓦里陪著他度過“希望不要明天就死了”的人生
不過根據“名琴手為名琴殺手”這句話來推算
老史恐怕會死的比EM早
很意外的「到底是你死還是我死啊?」這句話
搞不好有一天會揭曉(遠)
- Sep 24 Sun 2006 01:15
【胡扯】芒果......人人知道你單戀Orz
- Sep 24 Sun 2006 01:13
【胡扯】芒果,你是宅男!?=口=
- Sep 24 Sun 2006 01:11
【胡扯】什麼!芒果你錫安會的!?=口=(偽)
- Sep 24 Sun 2006 01:09
【資料】小提琴的保養
【資料】小提琴的保養
小提琴一定要注意小心保養,一般我們天天都要做到的就是在拉完琴後把琴身擦乾淨,必免松香留在上面。另外,琴的溼度對音色的影響非常大。不要把它放在潮濕地方,使它受潮,若覺得琴的聲音一未過於潮濕而悶悶的,可以在室內開除濕機或冷氣使濕氣降低;也不能在太陽光下曝曬,若琴身過度受熱或乾燥時,琴身有可能會爆裂,更不要放一些物件壓在琴身上,使琴身受壓,負何過重,也有可能壓破琴身。要防止琴和其它物件產生碰撞、由高處掉下來等等對木頭可能造成的損傷。
在演奏和練習時,切密讓琴弓刮破琴邊。我們要保持琴身清潔,每次演奏和練習完畢後,都應用紙巾或軟性帶棉質的布把琴身和四根弦線上的松香清擦幹淨,並要將琴弓的弓毛放鬆。當不用的時候要記得鬆弓。
- Sep 24 Sun 2006 01:08
【介紹】樂器之后─小提琴
【介紹】樂器之后─小提琴
樂器之后-小提琴
引用網址:http://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6/3/5/35892.html
作者:怡君
【正見網2006年03月05日】小提琴是最好的獨奏樂器。若說鋼琴是樂器之王,那小提琴則為樂器之后。
起源與發展
小提琴的存在可遠溯至西元1550年的一幅壁畫上,一把有三條弦的小提琴,這是至今能見到的最早的小提琴。一直到17世紀,義大利克雷蒙那的製作大師阿瑪蒂才將小提琴定形為今天人們使用的的形狀、尺寸,並使用4條琴弦,分別是G 、D、A、E。
早期由於小提琴的弦太粗,而且架得太松,所以音調呆板而低微。18到19世紀間,小提琴製作技巧受到小提琴作曲家韋瓦第和塔替尼諸人的啟發,而大有改進。他們在協奏曲和奏鳴曲獨奏時要求飽滿、清晰而響亮的聲調,因此改用較細的弦,而且把弦拉得較緊,使演奏時能發揮得盡善盡美。於是,演奏的水準大為提高,不僅節奏流暢,而且能詮釋曲中的意境。左手演奏技巧已漸完美,而指法亦不斷推陳出新。
在十八世紀初期,已開始流行把小提琴架在顎下演奏,取代抵著胸部或鎖骨的演奏法。十八世紀末期弓弦也有顯著的改善,彈性較佳,長度寬度皆有增加。
十八世紀末期,小提琴已建立現代的形式,中世紀的小提琴再也派不上用場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因帕格尼尼(1782~1840)而大放異彩,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令聽眾如癡如醉,有人譽之為“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為小提琴創作了許多技巧艱深且美妙的音樂,至今仍是音樂界最具挑戰性的曲目。
構造與詮釋技巧
小提琴有琴頭、琴頸、指板和琴身幾個主要部位。琴身是一個上過漆、光滑、中空的木制共鳴箱,包括面板、背板、側板。面板是楓木,背板、側板和琴頭是雲杉,指板是木質堅硬的烏木,四條弦緊繃在琴頸上。這種曲線優美的設計,並不只是徒具裝飾的功能,其大小的比例完全是依據聲學所設計的。
小提琴是最能表達感情的樂器之一,許多作曲家用它來喚起聽眾的共鳴。借著不同的演奏方式,小提琴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聲音效果。以弓拉琴弦,可以產生柔和的琴聲,營造安靜祥和的氣氛,亦可發出如童聲高音般的純淨音色;以弓擦琴弦,可以產生充滿怒意的刺耳效果,用來描繪暴風雨過境或暴亂場面。
手指沿琴弦滑動按壓,則可以為悲傷的音樂增添令人感到顫抖的效果。以指撥琴弦產生短促明快的聲音,則與輕快的氣氛相互呼應,常用來描繪舞蹈或雨滴落地時的情景。
著名曲目
音樂歷史上,許多音樂家為小提琴作了多首曲目,音樂之父巴赫(J.S. Bach)在西元1720年左右於科登擔任宮廷樂長時,寫下六首《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後人稱之為“小提琴音樂的聖經”。巴赫對於這些曲子,除了重視小提琴本身深具旋律性的特質之外,還要求小提琴之所能演奏的一切和絃,並使用困難度極高的對位技巧。這樣的作曲手法,開發了小提琴各種豐厚的音色與演奏技巧,是小提琴音樂的最高傑作。
所以說,其實金魚你是母的XD
- Sep 24 Sun 2006 01:07
【 古典】薩拉薩帝流浪者之歌、芒果吉普賽之歌比較
- Sep 23 Sat 2006 12:14
【訪談】最好的小提琴手艾德文‧馬頓的許多節奏,從古典到跨界
(最好的小提琴手艾德文‧馬頓的許多節奏,從古典到跨界)
- Sep 23 Sat 2006 01:36
【雜感】9月1日Kings on ice聯演絕對偏心觀後感
- Sep 22 Fri 2006 03:20
【雜念】 其實,那是顆謙遜的芒果
所謂悲喜交雜莫過於是?
- Sep 19 Tue 2006 12:16
【資料】愛他,就把他穿在衣服上!
相信大家對芒果身上的衣服都有點意見,他的審美觀常常教人不太敢領教囧......
果然音樂上的素養跟穿著上沒什麼關係?還是說藝術家就是這樣才屌?
不管怎樣,芒果有個習慣
愛他,就要把他穿在身上!
以下統整他有縫上字的幾件衣服XD
這件帕格尼尼圓領衫是他最常穿出來的愛XD,在許多演奏會的場合都可以看到他穿著這件衣服(笑)
- Sep 19 Tue 2006 12:14
【雜談】Edvin Marton=芒果XD
- Sep 19 Tue 2006 12:14
【影音】Edvin Marton宣傳MV
- Sep 19 Tue 2006 12:12
【資料】05世錦exhibition 照片資料
- Sep 19 Tue 2006 12:08
【爆料】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Andrea!
- Sep 19 Tue 2006 12:06
【翻譯】EDVIN MARTON & Monte Carlo Orchestra